历史上禅位的皇帝寥寥无几,乾隆位列十三,至于原因,就得从这块石头说起了……
在这块石头的提醒下,乾隆才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誓言——当皇帝的时间不能超过自己的爷爷(康熙)!
故宫就是这么神奇,即使是一块石头,都不可小觑!没准随便一件东西就可能是“南美的蝴蝶”,当年抖了抖翅膀,也许就曾带来过一场风暴。
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中国传统道家思想的影响大概比表面上要深许多,比如给神兽起名字!
作为压尾神兽而存在的,大名鼎鼎的行什,不光是一只长翅膀的猴子,连起名字也遵循着“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的原则。
假如对故宫没什么了解,岂不是错过了屋檐上那一排神兽?
02
《故宫新事》
豆瓣评分:9.0
适合年龄:小学+
养心殿,这是一座相当特殊的院落。它一反皇室奢华,以古朴著称。
清王朝八位皇帝居住在此,它是清朝百年权利中枢,也是最重要的机密之地。
它见证了清王朝多次帝王崩逝、权力易主,也见证了封建王朝的最后一次朝觐和灭亡……
因年久失修,养心殿自2015年不再对外开放。2016启动的“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终于让养心殿静滞的时空再次流动起来。
这部纪录片就是一部“掀开养心殿屋顶盖”的作品:十八座古建,两千余件文物,计划中五年的修缮,旧的故事还未结束,又有多少新的故事在悄悄发生?
宝匣,是故宫屋顶上的“镇物”,安放在房屋正脊正中,用来保宅邸平安。
清代修缮房屋时取下来宝匣,叫“请龙口”,修好了放回去叫“迎龙口”。
“请”下来的宝匣要请至工部供奉起来,待修复好了再把宝匣迎回来,请、迎龙口时都应举行祭祀仪式。
而太和殿的镇物是“符板”,钦安殿的镇物是“宝瓶”,那么养心殿独一无二的彩绘宝匣里装的又是什么呢?
怎么用古法修复宫殿?怎么制作古代的油漆?甚至清朝时的地暖是什么样子的?看完这部纪录片,才是我们离故宫最近的一次哦!
03
《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
豆瓣评分:8.5
适合年龄:初中+
法国的卢浮宫和中国的故宫,可以说是东西方文明的标志性符号。
卢浮宫一直以来都是法国的王宫,作为世界四大博物馆之首,以“最有名的三个女人”著称于世:断臂维纳斯、胜利女神像和蒙娜丽莎。
这部纪录片的灵感,来源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卢浮宫首次走出国门,选择了与故宫合作在午门开展。
后来制作方突发奇想,将两座博物馆拍在一部片子里,经过北大朱青生教授的总撰稿,就有了这部纪录片。
早在三百年前,居住在卢浮宫的路易十四,用摆放在庭室的青瓷告诉世人他对中国的热爱。酷爱COSPLAY的雍正,也用身穿洋装的画像,表达了对西方的认同。
当两种文化走过擦肩时的惊奇和讶异,随之而来的则是误解和冲突。
随着时间流逝,两种文化碰撞的历史早已变成了伴随着惊奇、误解、冲突和反省的再认识过程。
这一过程时至今日,仍在继续。而在未来,仍将继续下去。
这部纪录片就是通过东西方两座艺术宝库的相互碰撞,将这一过程缓缓展现出来。
本片共12集,每集40分钟,分别演绎了古代中亚、埃及、希腊、罗马以及中世纪文艺复兴等不同时空背景下的东西方艺术演进历史。
通过艺术作品切入历史,通过历史来了解文明。和前两部相比,这部纪录片角度上,偏向于文明和艺术方向。
假如孩子们对艺术方面比较敏感或者感兴趣,推荐必看。
源于古老中国的东方文明,总是与天有着不解之缘,吃饭看天、睡觉看天、打官司告状还得看天,即使喊出了“天地不仁”的口号,还是离不开天。
古希腊,这个贫瘠的岛屿,伴着铁蹄战火走向毁灭,却在整个西方世界以“文明”这个字眼浴火重生。
当剥开文明身上模糊的外衣,看似截然不同的我们,其实都一样,哪有什么不同呢?
三部纪录片,侧重三个方向。在了解故宫前世今生的同时,还能让孩子们接受艺术的熏陶,何乐而不为呢?
资源福利
资源提取:资源已经帮大家整理好了。点击文章底部的“在看/赞”,然后扫下方二维码,进入公众号,左下角对话框回复“故宫那些事”,就可以获取啦!
亲们点击卡片进入公众号后台
在对话框回复:故宫那些事即可获取
VIPKID英语,学练测评一体化,为您提供一站式英语学习方案
5大亮点匹配您的学习需求:
❖严选人气北美讲师,发音纯正,教的地道;
❖语音测评等丰富的互动体验,实时反馈;
❖配套中外教特色资源,内容更丰富,兴趣更浓厚;
❖时间自由任意约,无限回放反复看;
❖测评报告真人解析,智能掌握学习进度,合理制定学习规划。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速领免费试听!#VIPKID
#VIPKID家庭语言学习的陪伴者
点“阅读原文”,领免费试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