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走进昔阳 » 名人轶事 » 正文
李用清
发布时间 :2011-06-30 09:44:10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1794  

李用清(1829——1899)字登斋,号菊圃,乐平(今昔阳)杜庄村人。他七岁读书,励志文行,不泥章句。十六岁补诸生,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举于乡,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中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七年授翰林院编修,九年充国史馆协修、英武殿协修,十年补国史馆纂修,不久迁总纂。他所编史籍“体究因得”,“通达吏治,洞悉民生”。

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三晋大旱,李用清奉调山西襄办赈荒。他不辞劳苦,冒寒暑,历州县,目睹饥殍饿尸盈野,人民流离失所,写成《大荒记》十条。具述饿荒惨状,读来令人潸然落泪。

五年赈务竣,广西边防吃紧,张靖达奏请李用清襄办,事毕,又委其署理广东海防。他赴任后,以“固众志,杜侵欺”为计,受到朝廷器重。七年授惠州知府。当时惠州地面社会秩序十分混乱,赌盗风行,命案堆积,且往往一案数十人命;李用清不滥施严刑,采取“严勒诛条,宽予新路,动以性情”的疏导方针,惠州大治。八年,因其在国史馆纂书时尽力尽责,被提升为贵西兵备道,九年迁贵州布政使,十年署理贵州巡抚。官黔期间,他“兴农利,破除积弊”,政声斐然,库帑仓储都大有所增。

晚清之际,官场风气糜烂,官吏皆以刮割民膏为要务。李用清独不同流合污。他先后用自己的俸禄在黔陕买谷1600余石,充入仓储以御饥荒。光绪二十年,外夷入侵,海氛入靖。李用清忧国忧民酿成杂疾缠身,又导致痢疾复发,于二十四年卒于书院。

他一生勤于政事,遨于学海,所留著作颇多,计有《山西办赈牍》四卷,《贵州批信稿》十五卷,《官黔公牍》三十三卷,《梅何追草堂奏疏》二十五卷。经后人刊行的有《课士录》十六卷,《李菊圃先生遗文》等。

 

上一篇 李希莲
下一篇 李跃渊
  相关文章
  •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信息纠错
主办单位:中共昔阳县委、昔阳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昔阳县委县政府信息化中心

晋ICP备:12007460号
本网站所发布内容版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严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