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走进昔阳 » 昔阳文化 » 正文
昔阳拉话
发布时间 :2011-08-10 11:39:58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1257  


    《昔阳拉话》是山西省昔阳县独有的一种民间舞蹈。晋中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通过群体舞蹈形式表现一定故事情节的民间表演艺术。一般在春节期间参加社火街头表演。

 

 

《昔阳拉话》无论什么节目,一律都是8人,行当分老生、小生、小旦、花脸各二人,长期以来这种表演形式,基本上形成了一种特定的表演程式。并以花脸领头,小旦随后,小生排行三,老生排行四为“小场”,老生领先小旦二,小生三,花脸四为“大场”的规定。《昔阳拉话》舞步稳重坚实,舞姿健美大方,整套舞蹈用“跺脚、站脚、抱脚、跌步、斜场、四平架”六种基本步法与动作组成,形成:蹲、拉、跌、跳的一套独特的舞蹈动律。同时用“圪节鞭、竹板、八角鼓、钱杆”四种道具的“拉、打、拍、转”所发出的音响,并以道具所形成的拉鞭、打板、拍鼓、转钱杆四组动作为一体,形成了气势雄壮,粗犷豪放,间以轻盈活泼而平稳的一种舞蹈风味。《昔阳拉话》从音乐上看和其他舞蹈极不相同,别具一格。它的曲调为单曲体,伴奏乐器以小唢呐、笙、竹笛为主,还配有二胡做伴奏乐器,打击乐与中路梆子的武场完全相同,有板鼓、锣、钗、铰子、小锣板,鼓作用不大,仅起起板之用,唯独不用梆子由演员老生用竹板来掌握与控制。表演者合着激昂洪亮的打击音乐和4/4沉稳平展的音乐节拍,唱着悠扬悦耳的歌声,形成一种激昂庄重、舒展流畅的特殊舞蹈韵味和古色古香的美感。其传统节目有《八洞神仙赴蟠桃》、《崔虎抢亲》等。

 

昔阳拉话起源于公元10-14世纪的宋、元年间。据发源地路家峪村老艺人记述,《昔阳拉话》原叫文故事,是在明代以前由一位名叫王小三的讨饭人传下来的。由于它表演的节目多有故事情节,带有讲故事的意味,按昔阳人的说法就是叨舌叨舌,于是,文故事逐渐演变成拉话

上一篇 岁月如歌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信息纠错
主办单位:中共昔阳县委、昔阳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昔阳县委县政府信息化中心

晋ICP备:12007460号
本网站所发布内容版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严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