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产业脱贫产业富民,是扶贫攻坚的第一任务。昔阳县孔氏乡南营村从精准帮扶着眼,从生态养殖着力,在产业脱贫的广阔天地里,大有作为。
记者走进孔氏乡南营村的30亩鱼塘里,鱼塘表面已结了冰,已看不到鱼儿游动的身影。经村党支部书记刑文平介绍:“鱼儿还在水里游着了。这里养殖了一种既神秘又古怪的鱼名叫鸭嘴鱼,是原产美国的冷水鱼。它比一般鱼好养,水病少,长得快,又好越冬。”
那么这个原产美国的冷水鱼是怎样迁移到这个小山村的呢?带着这个疑团,记者找到了南营村第一书记赵雪峰。他正忙着给村民讲解水稻的优种技术。在记者和他的谈话中,他吐露了当时选养鱼的想法:“村书记来说原来这个村试养过鱼点亮了我的想法。我与工作队经过多次跑市场、请专家、与农户商量,最终选定了养这种北方市场少,经济效益好的冷水鱼。”
年轻人想法多,点子也多。去年驻村工作队顺着鱼塘向废弃的旧河道试种了300亩水稻,没想到也成功了。水稻秸秆还可以再试着搞养殖,大概有80多头大牲口,就能把这个秸秆消化了。牛粪可以饲养蚯蚓,这个去年冬天也试验成功了。蚯蚓是含蛋白量最高的,它反过来还可以喂鱼,而且还可以净化土地。整体就是这个思路,像个生物链,基本上每个环节都能够产生利润。
南营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和养殖,利用当地有利的山、水、林、田、湖等农业资源,不仅扩大了扶贫的内涵,更实现了农业与生态的良性循环,提升了当地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成为敲出精准扶贫“快捷键”。(张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