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政民互动 » 在线访谈 » 正文
昔阳旅游产业现状和“十三五”期间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 :2016-04-26 10:53:01   作者:赵乃录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1410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区位优势,改变营销策略,大打“红色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三张牌,打造了“一点三线”旅游格局,全县旅游产业发展显现出“多点开花,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

今天,我们请到了昔阳县旅游局工作人员,就昔阳旅游目前的发展形势给大家作一介绍。

   旅游局:昔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水秀美,是休闲度假的胜地,户外运动的天堂,徒步自驾的乐园。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抢抓旅游发展新潮流,提出了把文化旅游打造成县域经济支柱产业的战略构想,改变旅游营销策略,聘请旅游顾问,与深圳锦绣中华发展有限公司合作,

利用新浪网、搜狐网、中国旅游报、山西日报、晋中日报等国内大型网站和报刊,特别是平遥国际摄影展、全国图书博览会、中国体育旅游文化博览会、山西省文化产业博览会“四节联动”的大平台进行大宣传、大推介,开展了“周边都市报读者俱乐部走进昔阳”、“微博名人游昔阳”、“乘高铁、游昔阳”、学大寨时期老照片展和红色物品收藏展等活动,举办了“走进昔阳,寻访亮剑主战场”、石马寺古庙会、第二届红叶文化旅游节、“大寨杯”全市导游员大赛、中国大寨“农信杯”首届汽车场地越野邀请赛和半程马拉松徒步越野赛等文化旅游系列宣传活动,进一步丰富了旅游内涵,增加了吸引力。年共接待游客136.7万人次,同比增长26%。

    记者:去年“十二五”收官,我县旅游接待量突破百万人次,超额完成了“十二五”规划任务。哪么,请问我县“十三五”旅游规划有哪些重点?

   旅游局:十三五期间,全县旅游工作以大寨品牌战略为引领,以创建全国知名红色旅游目的地、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周末经济为目标,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内涵,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实施旅游升级次战略,促进旅游工作由“景点景区”转向“全域旅游”,打造全国知名红色旅游目的地和周边城市的“后花园”。具体来讲:

    一是实施大寨升级战略。科学规划大寨旅游“十三五”发展目标,围绕“(景区扩容、线路扩容、产业链扩容)”三个扩容、“(红色旅游园、文化产业园、现代农业园、循环经济园)”四大园区、(景区品牌化、市场营销化、服务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活动精细化)“五化”建设,力争在“十三五”末把大寨打造为国家级5A级景区。

二是打造“红色+特色”旅游产业。继续以大寨旅游为龙头,打好红色、文化、生态三张牌,加大项目开发力度,拓展产业规模,加强设施建设,努力推动太行山水游、宗教文化游、田园风光游、渔村观光游、探险体验游、民居风情游等乡村休闲旅游格局。

三是加强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坚持红色文化与田园风光紧密结合,加快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借助石马寺古庙会、红叶文化旅游节等活动,不断提升文化搭召的财富效应,不断扩大昔阳、大寨旅游知名度。

   记者:近年来,昔阳旅游的名片是打出去了,但是不少旅客来了都是“走马观花”,留不下、住不下,仍然是旅游的最大症结。如何让昔阳旅游提挡升级,今年我们旅游的工作重点有哪些?

   旅游局:今年我们要围绕打造“山水昔阳、户外天堂”这一目标,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

   一是加大景区开发力度,夯实旅游发展基础。坚持以大寨旅游为龙头,联盟石马寺、瓮山等重点景区,通过与深圳锦绣中华有限公司的深度合作,加大对景点景区的创意策划、精深包装,尽快把昔阳旅游品牌叫响擦亮;坚持以特色乡村为依托,整合潘掌、崇家岭、井沟、水磨头、中山等乡村旅游资源,力发展窑洞民俗型、观光采摘型、田园生态型、休闲垂钓型等旅游新业态,打造精品乡村旅游;坚持以体旅结合为活力,充分利用11条徒步游和5条自驾游线路的山水生态综合优势,搞徙步旅游和自驾游活动,努力把我县打造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户外运动基地和体育旅游目的地。

   二是强化旅游宣传营销,扩大旅游对外影响。在做好拍摄《第一丫鬟》的同时,要做好“三微”宣传,就是要借助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新型宣传模式,积极利用线上的市场营销、宣传推介、中介信用的平台,进一步扩大昔阳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要搞好第三届红叶文化旅游节、石马寺古庙会等大型系列活动,吸引更多朋友走进昔阳、了解昔阳、认识昔阳。让更多的游客留下来,住下来。

    记者手记:

从大寨的历史厚重到水磨头渔乡的旖旎迷人,从黄庵垴的优美壮丽到龙岩大峡谷的神奇险峻。昔阳旅游正在以全新的姿态迎接世人。昔阳县诚邀各界人士来昔旅游体验。正如介绍一样,今年是昔阳旅游的升级年。随着各景区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和旅游产品的丰富,一个崭新的昔阳将出现在众人面前。昔阳旅游的未来发展值得每一个人拭目以待!“山水昔阳,户外天堂”欢迎您!

 

  相关文章
  •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信息纠错
主办单位:中共昔阳县委、昔阳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昔阳县委县政府信息化中心

晋ICP备:12007460号
本网站所发布内容版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严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