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中央的基本方略,让每一个孩子上得起学、上的好学是教育发展的底线要求,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核心要素。从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中看到,全县目前仍有几万人未脱贫。我关心的是这些未脱贫家庭学生就学是否存在困难?教育部门在解决家庭困难学生就学上有什么新的举措?
答:下大力气推进教育公平,切实保障学生受教育权益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环节。我县是一个山区农业县,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特别是农村家庭收入渠道单一,总体收入不高,一些家庭仍处于贫困线之下。一直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贫困家庭学生就学问题,建立了扶贫助困长效机制,在全面落实国家学生资助政策的同时,先后实施了阳光助学工程、蛋奶工程、十二年免费教育工程、对撤并校学生给予生活补助、生源地助学贷款等教育民生工程,累计投入5000余万元,全部由县财政负担,受益学生达到6万人(次),让每一个家庭困难学生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2016年是扶贫脱贫攻坚之年。按照全县扶贫工作总体要求和任务安排,教育部门的扶贫重点是对家庭困难学生实施精准扶贫,实现特困家庭教育助全覆盖。教育扶贫任务怎么样去完成,我们坚持“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是摸清底子,建档立卡。经过我们的认真摸排,全县有近千名学生家庭特别困难,其中孤儿24名,单亲家庭370个,残疾儿童65名,父母重大残疾167名,学生重大疾病49名,父母特重大疾病家庭217个。另外,全县约有2000名在校大学生家庭比较困难。在摸清底子的基础上,我们建立了家庭困难学生“特困库”,对所有孤儿、单亲、残疾、重大疾病特困学生建档立卡。
第二步是精准施策,多向发力。结合每一类家庭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详细的资助计划,在继续实施县级资助项目的基础上,积极整合国家、省、市资助项目,重点向特困家庭倾斜。同时,以教育公益社团为基础,积极联系社会各公益团体、民营企业、爱心人士等,开展“一对一、一帮一”扶贫助学活动,扩大资助范围和影响力,确保每一个困难家庭、每一名贫困学生都能得到有效资助。
第三步是阳光操作,确保公平。为保证资助项目阳光公开,结果公正,我们进一步规范评审程序,首先由学生或家长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有关实证材料,通过班级评选、学校校务委员会审核、学校政务公示栏公示、县学生资助中心备案,然后通过昔阳教育网站对结果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期满群众对资助项目和结果无异议后,将资助资金直接拨入学生和家长账户。
目前,我县教育扶贫资助体系已建立并趋于完善,实现了从幼儿到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全县特困家庭会越来越少,让所有学生共享精彩人生的教育梦一定会圆满实现。